股市里最讽刺的现象,莫过于无数散户揣着“我要赚大钱”的野心冲进市场,却连自己的真实水平都没摸清,到底是有“一斤八两”的扎实功底,还是“半桶水晃荡”的门外汉,就被市面上“买龙头必赚”的声音裹挟着往前冲。
可他们偏偏忘了:“认知1只能赚1块,认知2最多赚2块”,若自己只有入门级的认知,却妄图赚10倍、20倍的收益,这不是投资,是自欺欺人 。
身边这样的散户比比皆是:刚开户一周的新手,连均线、MACD都分不清,刷到“龙头股躺着赚钱”的帖子,就急着问朋友要代码。
听说某新能源龙头是“赛道之王”,连公司的产能、订单情况都没查,就满仓梭哈,还拍着胸脯说“要赚够一年工资”;看到别人晒出半导体龙头的盈利截图,又马不停蹄割肉换股,嘴里念叨着“这次肯定能翻倍” 。
朋友老周的经历更是戳中无数人:去年入市时,他揣着10万本金,天天刷股市“励志文”,对“买龙头=稳赚”深信不疑。
听人说某消费龙头业绩亮眼,他连公司近三年的财报都没翻,甚至不知道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就跟风买入。
买入当天股价微涨,他兴奋地跟家人说“等赚30%就换辆新车”。可没过几天,这只龙头股因短期涨幅过高回调,一周内跌了12%。
他彻底慌了,既不知道这只股的合理估值区间,也不清楚回调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纠结了两天后,在恐慌中割肉离场,10万本金直接亏了2万。
事后他懊恼地说:“我还以为买龙头就能躺赢,现在才明白,自己连半桶水都算不上,却想赚超出认知的钱,不亏才怪 。”
市面上鼓吹“买龙头必赚”的声音,从来都只讲“甜头”,不提“前提” 。他们只会告诉你“龙头股抗跌性强、涨幅空间大”,却不会告诉你,能靠龙头股赚钱的人,要么深耕行业多年,能精准预判趋势;
要么对公司基本面了如指掌,能算出合理估值,就像一位老股民,长期跟踪家电龙头美的集团,不仅研究每季度的营收、净利润,还会去线下门店调研终端销量,在股价回调至10倍市盈率时果断买入,设定15%的止盈点,多年来稳稳盈利。
他说:“我对美的的认知能支撑15%的收益预期,从没想过一口吃成胖子,赚认知内的钱才踏实 。”
可太多散户,都陷入了“自我认知错位”的陷阱 :明明对龙头股的认知只停留在“它是行业老大”,连行业周期、政策风险、竞争格局都一知半解,属于典型的“半桶水”水平,却抱着“短期翻倍”的野心盲目入场。
就像有人买了医药龙头股,连药品研发进度、医保谈判对利润的影响都不了解,只听说“医药是刚需赛道”,就期待股价一路暴涨,结果行业政策调整,股价暴跌,只能眼睁睁看着亏损扩大,还抱怨“龙头股不行” 。
更可悲的是,这些散户还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总把亏损归咎于“运气差”“市场不给力”,却从没想过,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 。
老周亏了钱后,一度觉得是“龙头股选错了”,直到一位老股民点醒他:“不是龙头股不赚钱,是你连龙头股的基本逻辑都没搞懂,认知只有1,却想赚10块,这和赌大小有什么区别?”
其实对散户而言,炒股的第一步,不是急着买龙头,而是先“认清自己” :先问问自己,能不能看懂财务报表里的净利润、毛利率?
能不能分析行业的上下游关系、政策影响?有没有严格的止盈止损纪律,能做到不贪多、不恐慌?
只有清楚自己是“一斤八两”还是“半桶水”,才能匹配对应的操作,认知1就先定个“赚5%-8%”的小目标,从跟踪1-2只龙头股开始,慢慢提升认知;若明知自己是“半桶水”,却非要抱着“赚大钱”的幻想,最终只会在追涨杀跌中越亏越多 。
后来老周慢慢沉淀下来,删掉了手机里的“炒股大神”,开始啃《股市入门基础》,学着看“净利润增长率”“市盈率”等关键指标,只选连续3年业绩稳定增长、估值低于行业均值的龙头股,用小仓位试错。
半年后,他买入的家电龙头股达到10%的止盈点,果断卖出,稳稳赚了一笔。他感慨:“原来炒股先得摸清楚自己的斤两,别总想着一步登天,认知跟上了,赚钱才是水到渠成的事 。”
你炒股时有没有过“高估自己,盲目追龙头亏了钱”的经历?现在看清自己的炒股水平了吗?(仅记录个人想法,不建议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81326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