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吸筹的成交量特征
当主力悄悄吸筹时,成交量会呈现独特的“量价背离”模式:
在股价经历长期下跌后的底部区域,成交量会间歇性放大,但股价涨幅有限。典型特征是:“红肥绿瘦”——上涨时放量,回调时缩量,且放量日的成交量往往是均量的1.5倍以上。
更为隐蔽的是“夹板吸筹”:买一和卖一同时出现大单,制造窄幅震荡,通过反复撮合完成筹码收集。此时分时图常见锯齿状走势,成交量呈现均匀放大而非突兀爆量。
数据表明,成功的吸筹阶段通常持续7-15个交易日,累计换手率达20%-40%,为后续拉升奠定坚实基础。
主力派发的成交量密码
与吸筹相反,主力派发时往往制造热烈氛围引诱散户接盘:
高位滞涨放量是典型信号——股价处于高位,成交量持续放大但价格无法有效突破。更狡猾的手法是在突破关键位置时制造“假突破”,通过对倒制造放量现象,诱导技术派投资者跟进。
最具欺骗性的是“拉高派发”:主力在盘中快速拉升股价,吸引跟风盘涌入,随后在高位悄然出货。表现在分时图上,往往是拉升时量能集中,随后横盘时量能不减但股价回落。
研究显示,85%的高位放量滞涨个股在随后的1-3个月内会出现超过20%的跌幅。
洞悉主力意图的实战技巧
结合位置判断:同一成交量形态在不同位置意义截然相反。低位放量通常指向吸筹,高位放量则多为派发。关键是识别股价所处的相对位置——是历史低位、中途还是绝对高位。
分析量能质量:自然成交与对倒成交有本质区别。主力对倒制造的成交量往往突兀而不连续,每笔成交之间间隔不规则;而真实建仓的量能则更为温和持续。
佐证板块联动:单独个股的异动参考价值有限。若板块内多只个股出现相似吸筹形态,则判断准确率大幅提升;相反,仅有个股放量而板块平静,则派发可能性增大。
盘中监测表明,真正有主力吸筹的个股,在尾盘30分钟往往出现连续主动性买盘,且回调时量能迅速萎缩;而派发个股则在尾盘常见跳水或刻意拉升,为次日继续出货做准备。
从看懂到行动
掌握成交量分析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关键在于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发现主力吸筹时,可在回调缩量时分批布局;识别主力派发时,则应在反弹中果断减仓。
风险提示: 本文内容仅为技术分析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认识到主力行为分析存在局限性,单一指标可能产生误导,请结合多方面信息综合判断,并对交易结果自行承担责任。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6862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