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迷思:为何选择周线?
曾经,我也坚信”短线是金”,认为频繁交易才能实现快速盈利。但数据给了我沉重一击:统计显示,超过85%的日内交易者在一年内出现亏损,能够持续盈利的不足5%。
周线的优势在于:
过滤噪音:能够过滤掉主力在日内的刻意”画图”行为
趋势明确:一周的收盘价代表了多空双方较量的最终结果
信号可靠:周线级别的突破往往意味着大资金的共识
模型的三大核心要素
经过八年的反复验证,我总结出”周线起涨点”模型的三个关键要素:
1. 量能转换法则
真正的起涨点必然伴随量能的显著变化。我关注的不是单纯的放量,而是”量能阶梯”的形成:
起涨前:连续2-3周出现”地量群”,成交量萎缩至60日均量线的50%以下
启动时:单周成交量突然放大至地量期间的3-5倍
确认信号:随后两周成交量维持在启动量的70%以上
2. 均线收敛定律
周线级别的均线收敛是行情启动的前兆:
5周、10周、20周均线从发散走向收敛
股价在收敛末端以中阳线(涨幅5%以上)突破所有均线
突破当周收盘价站稳在均线系统之上
3. 位置决定空间
同样的周线形态,出现在不同位置意义完全不同:
低位突破:股价经过长期下跌,跌幅超过50%,突破可信度高
中继突破:上升趋势中的整理突破,往往是主升浪的开始
高位突破:需要警惕,必须配合基本面的重大改善
实战案例:从认知到执行
2020年7月,我发现某新能源龙头股出现典型的周线起涨信号:
此前连续三周成交量极度萎缩
5周、10周均线粘合近一个月
在成交量放大4倍的同时,股价以8%的周涨幅突破
尽管当时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严格按照模型在突破当周入场。随后的三个月,该股涨幅超过120%。
克服执行中的心理障碍
在实践中,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等待的煎熬:可能连续数月都没有符合条件的标的,这时最容易动摇。我的解决方法是建立股票池,在等待期间深入研究备选标的。
错过的痛苦:有时会错过模型外的牛股。但要明白:这个市场的机会永远比资金多,错过不可怕,做错才可怕。
持有的定力:一旦入场,就要忍受过程中的正常回调。只要周线级别的趋势未破,就应坚定持有。
构建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
现在的我,每周五收盘后花一小时复盘,寻找符合条件的标的。一旦发现信号,在下周初择机介入。持股期间,不再每日盯盘,只在周末通过周线判断趋势是否延续。
这个简单的系统让我实现了:
年交易次数控制在5-8次
胜率提升至65%以上
平均持股周期3-6个月
年均收益率稳定在30%-50%
大道至简的领悟
八年的实践让我深刻理解:在股市中,做得越多不一定赚得越多。真正的大机会,一年可能只有2-3次。通过周线过滤掉市场90%的噪音,专注把握那些确定性较高的主升浪,反而能实现持续稳定的盈利。
记住: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市场里,能够抵挡住短期波动的诱惑,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修为。
风控提示: 本文仅为个人投资经验分享,文中提及的具体方法及案例仅为说明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独立判断并承担投资风险。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6846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