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我的操作习惯,前三天我一直按兵不动,看着盘面心里直打鼓,今天才小仓位进场。不是我胆小,实在是最近市场太“调皮”了——板块轮动比翻书还快,前一天涨得欢的票,第二天可能直接低开闷杀,这种行情下谁敢满仓冲?而且我手里这两只票,诚邦和三花,都是半路追涨的,没有先手优势,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
先看诚邦,今天它是缩量封的涨停,盘面走得挺稳,就像一个人悄悄爬上楼梯没惊动旁人。为啥我喜欢这种缩量板?尤其是试盘之后几天成交量不断减少的票,这说明筹码很稳定,持股的人都不想卖,没多少抛压。就像一群人组队爬山,大家目标一致都不中途放弃,这样往上走才省力。但我心里清楚,这只票现在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要是想突破前面的关键压力位,光靠缩量可不行,必须得放量。为啥?因为压力位就像一扇厚重的大门,缩量就像轻轻推门,根本推不动;只有成交量放大,就像一群人合力撞门,才能把这扇门撞开,突破才有底气。
再看三花,它的量价走势就另一番景象了。前几天它一直在“释放压力”,成交量忽高忽低,就像一个人在跑步前先活动筋骨,把身上的负担都卸下来。这次突破关键位置时,成交量配合得很到位,不是那种虚高的放量,而是稳稳当当的量能支撑,加上它所在的板块梯队已经形成,就像一支军队排好了阵型,前后呼应,自然能带动着相关个股一起涨。这种有板块助力、量能配合的突破,才更靠谱,就像船在顺风中航行,省力还走得远。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到底首板该选放量还是缩量?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得结合盘面和位置来看。如果是在低位,经过试盘后缩量涨停,说明筹码集中,后续有潜力;但如果面临关键压力位,不管之前是缩量还是放量,突破时必须要有成交量跟上,不然就是“虚晃一枪”,很容易冲高回落。
再看看整个市场,现在就是典型的“震荡分化”行情,就像天气忽冷忽热,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晴天还是雨天。指数虽然在外部乐观情绪的带动下收涨,但成交量没跟上,这说明很多资金还在“观望”,就像观众坐在看台上,不敢轻易下场参赛。明天的走势关键就看量能能不能放大,如果量能跟不上,指数很可能又会回到震荡的老路上;要是量能起来了,说不定能打开新的上涨空间。
最后跟大家说两个小提醒:一是我做过的票,短时间内不会再回头做,所以别问我抛了的票还能不能接回来,入场出场时机得自己判断,我能做的就是把我的分析逻辑分享出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是我的分析也有局限性,没有万能的炒股策略,市场一直在变,我也在不断学习完善。
姐妹们,你们平时追涨更看重量能还是板块?遇到缩量板和放量板时,你们是怎么操作的?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3012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