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从来不是一口气直冲云霄,而是“阶梯式”向上。每一轮牛市的背后,几乎都伴随着不同幅度的震荡和回调。很多投资者一看到指数下跌就紧张,其实,回调是牛市中的必然过程,而非行情终结的信号。
历史六大牛市回顾
第一轮:1990–1992 年“市场起步牛”
- 时间段:1990年底—1992年5月
- 背景:证券市场刚刚起步,资金面宽松,股市制度建设初期。
- 特征:上证指数从 95点一路涨到 1429点,涨幅超 14倍。
- 回调:期间多次急跌,但因市场规模小、资金面活跃,调整很快修复。
第二轮:1996–1997 年“327国债牛”与政策市
- 时间段:1996年初—1997年5月
- 背景:宏观经济回暖,投资者热情高涨,叠加 327国债事件后市场信用提升。
- 特征:上证指数从 500点附近涨到 1510点。
- 回调:回调幅度普遍在 10%左右,最终因宏观紧缩和政策调控结束。
第三轮:1999–2001 年“5·19科技牛”
- 时间段:1999年5月—2001年6月
- 背景:“5·19行情”开启,科技股和电信股带动市场狂热。
- 特征:上证指数从 1047点涨到 2245点。
- 回调:科技股波动剧烈,多次大跌 20% 左右,但牛市格局维持到2001年。
第四轮:2005–2007 年“股改大牛”
- 时间段:2005年6月—2007年10月
- 背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流动性充裕,经济高速增长。
- 特征:上证指数从 998点涨到 6124点,创历史新高。
- 回调:期间至少有三轮 10–20% 的中期回调,但很快被资金推动修复。
第五轮:2014–2015 年“杠杆牛”
- 时间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
- 背景:融资融券快速扩张,杠杆资金推升行情。
- 特征:上证指数从 2000点附近涨到 5178点。
- 回调:多次大幅震荡,单日跌幅超过 5% 的情况频繁,最终因杠杆资金链断裂引发股灾。
第六轮:2018–2021 年“科创牛+疫情后流动性牛”
- 时间段:2018年10月—2021年2月
- 背景:去杠杆后估值回落至低位,随后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科创板设立,叠加疫情后全球流动性大宽松。
- 特征:上证指数从 2440点涨到 3731点,创业板指数翻倍。
- 回调:期间有过 10% 左右的中期调整,但流动性与产业逻辑支撑下迅速恢复。
回调的共同规律
- 回调普遍存在,幅度多数在10%左右;
- 时间不长,通常持续一到四周;
- 只要牛市的根本逻辑没有改变,回调之后大盘往往还能再创新高。
当下市场的启示
目前上证指数在经历了一波拉升后,短期跌破了20日均线,市场情绪偏谨慎。但如果对照历史规律,这类回调往往更像是牛市中的正常调整,而非趋势的终结。
- 政策环境:流动性仍在宽松区间,财政端与产业政策仍有托底;
- 产业逻辑:人工智能、新能源、科技硬件等方向仍是市场核心;
- 资金面:北向资金虽有波动,但整体流入趋势未变。
综合来看,本轮行情更可能是在牛市初中期的一次“换挡休整”。如果能守住关键支撑位,回调或许正是布局的好时机。
写在最后:
历史告诉我们,牛市中的回调不可避免,但决定投资者命运的往往不是这几天的跌幅,而是能否在震荡中坚持自己的长期逻辑。真正的风险,往往不是下跌本身,而是被短期恐慌打败,错过了后续的上涨。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8161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