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炒股难以直接“对抗”量化交易公司(其核心优势是速度、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更现实的策略是避开量化的优势领域、发挥个人独特优势,通过差异化策略降低量化交易的冲击。以下是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1. 避开量化的“高频/短期交易”优势区
量化交易的核心优势集中在日内交易、高频套利、短期波动捕捉(如毫秒级下单、跨市场套利),普通人在速度、算力上完全不占优,直接参与这类交易易被收割。
– 策略建议:放弃“追涨杀跌”“做T赚差价”等短期操作,转向中长期投资(持有周期1-3年,甚至更久)。量化对中长期趋势的影响有限,股价最终仍会回归企业基本面,这是普通人可把握的核心逻辑。
2. 发挥“非量化”的独特优势:聚焦“人能看懂的机会”
量化依赖数据和模型,但无法理解“非标准化信息”(如产业逻辑、企业管理层能力、线下需求变化等),这是普通人的核心突破口。
– 关注“身边的机会”:选择自己熟悉领域的公司(如你所在行业的龙头、日常使用的产品品牌),通过观察产品销量、门店客流、行业政策等“体感信息”,判断企业真实价值,比量化的“冰冷数据”更具针对性。
– 挖掘“长期硬逻辑”:量化更关注短期业绩波动,普通人可聚焦长期确定性趋势(如人口老龄化下的医疗需求、能源转型中的新能源赛道),忽略短期市场噪音,持有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企业,避免被量化的短期交易带偏。
3. 控制仓位与风险:不被量化的“流动性陷阱”影响
量化交易常通过大额订单制造短期涨跌(如快速拉涨吸引跟风、砸盘制造恐慌),普通人若满仓操作,易在波动中被迫割肉。
– 仓位管理:永远保留20%-30%现金,避免满仓;单只股票仓位不超过总资金的10%-15%,分散风险。
– 拒绝“杠杆”:量化的杠杆有严格风控,普通人加杠杆(如融资、借钱炒股)会放大风险,一旦遇到量化引发的短期暴跌,可能直接爆仓。
4. 不盲目跟风“量化热点”,坚守自己的投资体系
量化会快速炒作热门题材(如短期政策利好、概念炒作),但这些热点往往“来得快、去得快”,普通人追高时往往是量化获利离场的节点。
– 策略建议:建立自己的选股标准(如净利润增速、ROE、估值水平等),只投资符合标准的企业,不因为某只股票被量化爆炒就盲目买入。
– 避免“频繁交易”:量化交易手续费极低(甚至有券商返佣),普通人频繁交易的手续费会不断侵蚀收益,且容易踏错节奏,不如长期持有优质标的,降低交易成本。
总结:普通人无需“对抗”,只需“错位竞争”
量化交易的本质是“工具”,其优势在短期、高频、数据驱动的领域,而普通人的优势在“长期视角、产业认知、风险承受能力匹配”。与其试图和量化比拼速度,不如沉下心选择优质企业,通过时间复利获取收益——这是量化难以替代,也无法“对抗”的普通人投资逻辑。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3344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