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要赚稳钱?从历史图形里找答案

股市里没有永远的新鲜事,那些涨得扎实的股票,走势往往藏着老规律——三角形整理、圆弧底、W底、横盘突破这些图形,都是历史反复验证过的”赚钱信号”。盯着这些图形选股票,再配上成交量验证,比瞎猜涨跌靠谱得多,这才是散户能在市场里站得住脚的实在办法。
一、三角形整理:憋着劲的”蓄力弓”

三角形整理就像拉满的弓,看着没动静,实则在攒劲。股价在一段时间里忽高忽低,但波动范围越来越小,高点一次比一次低,低点一次比一次高,把这些点连起来就是个三角形。这时候多空双方在较劲,谁也没占绝对上风,但只要突破三角形的上边沿,往往就是要大涨的信号。

关键得看成交量。整理的时候成交量得慢慢缩,说明没人乱卖,大家都在等方向;突破的那一刻成交量必须突然放大,就像弓终于松开——没量的突破大多是”假动作”,可能刚涨两天又跌回去。比如之前有只机械股,在10-12块之间盘了两个月,三角形越收越窄,某天突然放量涨到12.5块,后面半个月直接冲到15块,就是典型的三角形突破行情。

二、圆弧底:磨出来的”黄金坑”

圆弧底看着不起眼,却是最扎实的底部形态之一。股价跌了一阵后不再猛跌,而是慢慢晃悠,K线图像个倒扣的碗——从下跌变平缓,再慢慢抬头,整个过程没急涨急跌,就像水慢慢涨起来。这种图形说明主力在悄悄吸筹,不是急着拉,而是一点点把散户的筹码磨出来。

判断圆弧底别着急入场,得等”碗沿”露出来。也就是股价开始明显抬头,并且成交量跟着温和放大——底部的时候成交量往往很淡,随着股价往上走,买盘慢慢多起来,这才是真启动。有只消费股之前跌了大半年,在低位晃了三个多月,K线磨出个圆弧,后来某天开始每天涨1-2个点,成交量比之前多了一倍,接着就来了一波翻倍行情,这就是圆弧底的威力。

三、W底:双次探底的”定心丸”

W底也好认,股价跌到底部后反弹一下,接着又跌回去,但第二次跌的低点没比第一次低,然后再反弹起来,形成两个”底”,像个”W”。这说明第一次探底时,已有资金觉得便宜开始买;第二次再跌,散户慌着卖,但买盘还是撑住了,底部就坐实了。

重点看第二次探底的量。第一次跌可能放量,是恐慌性抛售;第二次跌的时候成交量得比第一次少,说明抛压快没了,没人愿意再割肉。等股价突破两次反弹的高点(也就是W中间的”脖子”),同时放量,就可以大胆跟进。之前有只医药股,第一次跌到20块反弹到25块,又跌回21块但没破20块,接着放量涨到26块突破”脖子”,后面一路涨到35块,就是标准的W底走法。

四、横盘突破:憋久了的”冲天炮”

横盘突破是最直接的信号之一。股价在某个价位区间横着走,比如在20-22块盘了一两个月,每天涨跌就一两毛,像被按在原地。这时候要么是主力在等消息,要么是在慢慢吸筹,一旦某天突然放量涨到22块以上,就是”破局”的信号——横盘越久,突破后涨得往往越猛。

横盘时得盯紧成交量和支撑位。横盘期间成交量不能忽大忽小,最好保持平稳,说明没人乱折腾;股价不能跌破横盘的下沿,比如20块是横盘低点,要是跌到19块还没拉回来,可能就是横盘失败。有只科技股之前在30块上下横了三个月,每天成交都差不多,某天突然放巨量涨停到32块,后面一周就冲到40块,这就是横盘突破的爆发力。

五、图形+成交量:少了一个都不行

不管是哪种图形,光看K线没用,得靠成交量”验真假”。主力可以做K线骗散户,但成交量骗不了人——真突破一定有量,假突破大多没量。比如三角形整理突破时没放量,可能是主力故意拉一下诱多;W底突破时成交量比平时还少,可能是散户瞎买推上去的,涨不了两天就会跌回来。

反过来,要是图形没形成就急着入场,更是容易踩坑。比如圆弧底还没磨出”碗底”,股价刚跌缓就买,可能还得等一两个月;横盘还没到半个月就觉得要突破,可能只是短期波动。只有等图形走完整了,成交量也跟上了,入场才靠谱。

很多散户总想着找”新方法”,其实老图形才是硬道理——这些形态是几十年股市里主力和散户博弈的结果,反复出现就说明管用。选股票时先翻K线图,看看有没有三角形、圆弧底这些图形,再查查成交量对不对得上,符合条件的股票拿住了别瞎折腾。主力花了那么久做图形吸筹,不会只涨一点就完事,坚决持有才能吃到大利润。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3209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2分钟前
下一篇 20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