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当孙亚芳从华为董事长一职卸任时,她已经63岁了。
与郑宝用、徐直军、余承东等前线“封疆大吏”不同,孙亚芳的“威名”多对内,不对外。
1996年,孙亚芳牵头市场部26个办事处主任,发起了震惊商界的“7000人离职再上岗”,重组华为落后的人事和组织制度,为后续华为的国际化夯实了根基。
在华为内部,任正非是总裁,孙亚芳是董事长,孙亚芳是任正非的上级。任正非想做的事,孙亚芳不点头就不能做。
因此,孙亚芳也得名:“华为女皇”、“虎妈”。
更让大家熟悉的称号是:“左任右芳”,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在华为内部,孙亚芳与任正非平起平坐。
孙亚芳1955年出生,比任正非小11岁,和任正非同为贵州人。
1987年,丢了工作和婚姻的任正非,凑了2万块钱成立华为,而当时孙亚芳正在北京一家研究所当工程师,手捧“铁饭碗”,工作体面、收入稳定。
孙亚芳的世界和任正非并无交集。
1991年,华为刚开始代理香港鸿年交换机,资金链就开始紧张起来了。有人便介绍孙亚芳给任正非认识,没想到这机遇巧合成为了华为“左任右芳”传奇的开端。
刚开始孙亚芳只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给任正非拉来了一笔50万元的贷款,帮助华为度过了最困难时期,还上了工人工资。
后来虽然靠着代理交换机,华为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但是任正非发现通信技术在国内是空缺的,当时国内的交换机市场主要靠7个欧美日国家,8家跨国公司所垄断。如果能实现自主研发,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华为有机会实现质的飞跃。
而任正非也早早地脱去了华为“贸易公司”的壳子,将未来的华为定义为“科技企业”。看到如今很多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拿掉“金融”,换上“科技”二字,真要佩服任正非30多年前的远见。
1992年,经过先前的接触,任正非认定孙亚芳就是华为所需的人才,但孙亚芳可没“看上”任正非。
为了请孙亚芳,任正非骑了一辆二八自行车,一连几天“堵”在孙亚芳的公司门口,终于打动孙亚芳放弃铁饭碗,跳槽到华为。
此时的孙亚芳已经37岁,一个中年女人敢于放弃稳定的工作,远走他乡,入职深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这份勇气和果敢注定了孙亚芳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
与孙亚芳经历相同的还有董明珠。1990年,36岁董明珠毅然辞掉公务员,南下珠海加入格力,做了一名基层的销售人员,也许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铁娘子”们的真实写照。
二、一入华为,锋芒毕露
任正非曾这样评价孙亚芳:孙亚芳看问题之深刻,我都要佩服的。
1992年之后,华为进入快速扩张期,但当时大部分产品的销售模式都是“先货后款”,先以记账的方式把货给到下游经销商,等经销商回款后再给到华为。
起初规模小,华为的自有资金还能够周转开,但随着订单的增加,外加一些经销商故意占用资金,导致华为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华为的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
公司上下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发工资,员工士气低沉业务开展缓慢,甚至有点员工还打起来退堂鼓请求辞职。而且华为的上游也还有供应商,供应商的货款华为也是一拖再拖。
任正非为此还曾放话,说:谁能借来一笔1000万的贷款,就可以放假1年,工资奖金照发。
后来,刚刚入职华为的孙亚芳动用私人关系,帮华为借到了一笔贷款,不过在讨论这笔钱怎么处理时,华为高管们又犯了难。
任正非有意先还供应商的,任正非认为创业的人就应该有“狼性”,遇到困难都可以忍一忍。
但孙亚芳却当即反驳了任正非:先发工资要紧。
孙亚芳解释:供应商没了可以更换,而华为的优秀员工是华为的立身之本。
任正非听后恍然大悟,即刻表态:先发工资。
于是还坚守在华为几个月的员工终于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钱到位了,华为肯定是有救了,员工工作动力就上去了,内部的一些矛盾也迎刃而解,科研难题也被一个个突破。
在这之后,孙亚芳还让任正非召开一场员工动员大会,鼓舞士气。这个气质文雅的女性第一次在华为亮相就让人刮目相看。
三、牵头“大裁员”,孙亚芳推举为华为董事长
1996年,华为自主研发的数字交换机一经问世,就在市场获得巨大反响,收益大幅增加。
但很快问题并暴露出来,员工腰包鼓了,干劲也不足了,很多中层干部准备躺在华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年轻员工的晋升之路又被老员工阻碍了,也没了工作激情。
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看到员工斗志的消散,任正非急在心里,“干将”孙亚芳又出手了。
孙亚芳认为:华为现有的管理制度与组织架构,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快速扩张的业务步伐。随着老员工的沉淀,和年轻员工的大量涌入,新老势力之间的矛盾会愈演愈烈,华为必须来个彻底的改革,否则被中兴、大唐、巨龙等后起之秀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关乎华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又是孙亚芳最先站了出来。
孙亚芳牵头带领市场部26个办事处主任和7000多名员工,向公司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和一份《述职报告》。
公司可以根据报告决定继续聘用员工,还是解除合约,有大能力就对应匹配的岗位,如果没有工作能力、或者丧失了奋斗的精神就自动降职,甚至被淘汰。此举在华为内部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先辞职、再竞岗”的风暴。
最后这场“大裁员”撤掉了6位办事处主任,华为的营销队伍也缩减了30%。这一场成为了华为文化向“以奋斗者为本”转变的开端。
1999年,任正非力排众议,推举更有管理才能的孙亚芳担任华为董事长。自此,孙亚芳开启了她“领航”华为19年的漫长征程。
四、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全球IT产业倒退,华为第一次在营收上出现下滑,公司上下人心涣散。
同时美国科技巨人思科电子指控华为侵权,盗用思科的部分源代码,并特派一名总裁来到中国处理此事,还聘请公关公司到处诋毁华为,企图扼杀华为这个全球科技界快速崛起的新星。
任正非就是在如此大的压力下患了抑郁症,而且一病就是8年,据说当时任正非患病的事情在华为内部是机密。不过幸好有孙亚芳在任正非身旁。
同时,孙亚芳也牵头各条业务线,积极备战思科。
1、同思科的对手3COM合作,使华为名正言顺地进入北美市场;
2、聘请全球顶级律师团队参观华为,同时向世人展示华为不属于发达国家跨国巨头们的科研实力;
3、聘请公关公司,借力网络舆论,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全方位推广中国企业崛起的纪录片;
4、控告思科存在行业垄断行为。
孙亚芳“轮出”的这4板斧可以说逆转了对华为的不利局面。
2004年,在僵持了一年多后,思科主动与华为和解,任正非也在华为总部与思科总裁钱伯斯握手言和。
这场官司是2003年“玻璃大王”曹德旺打赢美国反倾销案后,中国企业在国际诉讼舞台上又一次胜利。
孙亚芳在内部一次讲话中曾提到:“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与思科的和解,不仅让华为这个中国品牌名声大噪,还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企业崛起的势头已经势不可挡。也是孙亚芳带领华为,化解了危机、让华为的崛起之路变得更为顺畅。
五、结语
正如网友说的:任正非如果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前锋,那孙亚芳就是华为压阵的后卫。
任正非也曾盛赞孙亚芳:当我无力管理公司的时候,幸亏有她。
从1999年起航,到2018年卸任,19年华为董事长的日子,让孙亚芳名满商界。
在2010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最有权势女性”年度榜单中,孙亚芳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女性,而在2018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商界女性排行”中,孙亚芳更是力压中信银行的李庆萍和格力的董明珠,位居榜首。
纵观中国商业界,不少的企业家背后都有至少这样一位关键人物来帮助创始人“开疆拓土”。
如:巴菲特背后的查理·芒格,如董明珠背后的朱江洪、以及任正非背后的孙亚芳,这些“左非右芳”在商界创造一段又一段传奇佳话。
任何企业靠一把手的独断走不远。需要一个帮手,既能在危难时陪老板一起冲锋陷阵,又能在老板“糊涂”时,当面怒斥老板,直指问题要害。
能寻找到这样一位“黄金搭档”,是一个老板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55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