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一个关于量化交易的头条,点击量10万+,还是让我有些意外的。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投资者对于量化交易是非常关注的,这些关注中,反对高频量化的占绝大多数。那么,量化对于市场和个股,到底是利还是弊?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1.量化交易由于其超高频交易率,造成短期内买卖成交量大幅增加,从而带来市场交易资金的增加,也就是我们经常关注的成交量。比如近期市场成交量在1.2-1.5万亿左右,量化贡献了0.5万亿左右。单就成交量来看,确实带来了流动性。
2.这种流动性一般是场内资金,也就是已经有了一定仓位,才能实现卖出操作和买入操作,从而实现T+0套现。很多外资机构,都是量化龙头,如果量化被限制,外资也会被限制,也就是外资买入会减少。
3.由于量化的高频套利特性,在一些流动性高,资金活跃的个股中,是量化的集中营。比如我们熟悉的贵州茅台,沪深300ETF等。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的买单和卖单,特别是在一个关键支撑位或者压力位时。在交易软件中,好不容易突破,但立刻被大单打压下来。这就是被量化的一种典型特点。当主力确定要拉升一只股票时,其资金量必定非常庞大,大到超过量化资金的存有量,否则即使上去,也会瞬间被量化打压下来。
4.量化的微利特性和高频交易特征,直接导致很多股票很难快速突破。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股票流动性不错,但是围绕一两分钱来回打转一整天,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被量化高度控制的股票,一分钱对于量化来说,扣除交易费用,可能还有0.2%以上的利润,一买一卖,0.2%到手,还是很可观的。我们散户平均每天能有0.2%的收益吗?除非大神,普通投资者非常非常难。
5.量化的高频交易和高成交量,是证券市场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那么,如果量化呗取缔或被高压限制,后果是什么?以下是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仅供交流!
1.短期内(1-3个月)
市场流动性大幅下滑,场外资金观望,场内资金调仓和避险,导致下滑幅度可能会达到30-50%,每天成交量降到7000亿到1万亿以内。中小盘股每天成交量会极低,从而引发阴跌行情。短期内不断下跌。恐慌情绪升温,观望氛围增加。
2.中期(3-6个月)
资金持股周期延长,原来一只股票可能持有3天,量化取缔后,持有周期会被迫延长,以时间换空间。短期套利时代终结。
流动性倾斜,高流动性且业绩优秀的个股如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成为增量资金增持重点,溢价空间被放大,股价持续拉升。
题材股和涨跌停股周期延长,比如某一个股涨停天数可能会翻倍,以前最多涨停3天,量化取缔后,可能会涨停5天甚至更长,跌停也是一样。
主观投资被增强,散户数量增加,保险和养老资金介入幅度增加。外资长线资金增加,量化资金减少。
一加一减,是正是负,不好评估。
3.长期(一年以上)
价值投资和公平交易回归,红利,低估,绩优股,被资金重点关注,波动率增加,估值修复快速提升,翻倍行情不断上演。
业绩差的个股,被资金规避,淘汰速度增加,大量公司快速退市。
市场从效率博弈转为质量博弈,
长线资金加速进入市场,机构抱团行情回归,龙头股票收益率大幅提升。
散户数量大幅增加
总之,量化取缔或严格控制,会带来短期阵痛,在所难免。但长期看,价值投资真正回归,让市场更加公平,还是非常不错的结果。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38960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