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摄图网
自年初至今,黄金市场迎来了一波显著的价格上涨,迅速成为投资界的热门话题。随着这一趋势的推进,黄金相关的股票同样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获得了市场的广泛青睐。这是我们熟知的“涨价必炒”的逻辑。
“千炒万炒,涨价必炒”,这一观点在投资界颇具影响力。那么,其背后逻辑是什么?它对市场和投资者会有怎样的影响?
接下来,笔者结合A股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最近的行情走势,探讨涨价逻辑是如何影响A股市场和投资者行为。
当我们将“千炒万炒,涨价必炒”这一观点投射到A股市场,不难发现,无论是过去的市场情况还是最近的行情走势,这一“股市格言”都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A股市场历史上,涨价概念始终是市场的热点之一。在多次结构性行情中,无论是白酒、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还是稀土、半导体等资源的价格波动,每一次热点的转换都伴随着某些商品或资源价格的上涨。另外,无论是周期性行业的涨价潮,还是新兴产业的估值重塑,涨价似乎总能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重要动力。
从2007年的有色金属涨价,到2015年的科技股热潮,再到近年来的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的涨价潮,再到最近的化工、TMA大涨,每一次涨价都伴随着相关股票的大幅上涨。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爆发性增长,相关原材料如锂电池、钴、锂等价格持续攀升。这种价格上涨直接带动了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进而推动了股价的上涨。
最近的A股市场行情也反映了涨价逻辑的影响力。比如TMA化工原料,今年年初的时候还是一万三每吨,3月底是一万八,到了5月上旬已经涨价到了四万多每吨。涨价带来的额外利润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在相同的估值下,企业的总市值因此增长,股价也会大幅上涨。
“千炒万炒,涨价必炒”“千跌万跌,降价必跌”。这些都是市场运作的基本常识。
大幅降价对企业利润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也必然会产生更强的负面预期。比如,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的医药集采,就导致了医药医疗板块的大幅下跌。
二、揭示涨价必炒背后逻辑
首先,涨价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背后往往伴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成本推动以及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A股市场,涨价往往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信号之一。无论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还是产品价格的提高,涨价往往意味着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进而可能带动股价的上涨。因此,投资者对于涨价行业或公司的股票往往给予更高的关注和期待。
其次,我们需要用工具思维来理解“涨价必炒”的逻辑。
在投资领域,一定要有工具思维。我们不必过于关注工具本身的价值,例如金子做的镰刀还是铁打的,这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割到庄稼。
市场上有大量的人利用工具赚钱,在他们眼中,万物皆是工具。业绩是一个好工具,板块业绩反转能炒翻天能够引发市场的热烈炒作;涨价同样是一个好工具,它常常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甚至连价值投资本身都是一种工具,用价值投资割韭菜在A股尽管在A股市场用价值投资来“割韭菜”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在2020年底,笔者曾多次提及茅台股价可能会下跌30%-50%,事实证明,后来茅台从2600块下跌,确实让部分投资者遭受了损失。
工具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市场会利用工具超出我们的预期,摧毁我们的心态,摧毁我们的心态,使我们做出不理性的决策,从而达到其“割韭菜”的目的。
最后,“业绩增长”是市场永恒的炒作主题,也是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炒作逻辑。其中,最容易理解的业绩增长逻辑非“涨价”莫属。因此,“涨价必炒”成为一种市场现象。
曾经大涨的猪肉股,是因为猪肉价格涨不停;后来猪肉股大跌,是因为猪肉价格跌不停。之前白酒板块大涨,其背后逻辑也是酒价上涨。原材料涨价,往往会引发市场的顺周期炒作。 同样,一直备受关注的“元素周期表”,其热度也往往与涨价密切相关。当房价、利差等无法上涨时,股市往往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房地产、银行、券商等行业则可能因此受到市场的追捧。
三、涨价逻辑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在股市中追求上涨时,关键在于准确识别引起上涨的主要矛盾。如果判断失误,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同样,股市下跌也一样。当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并非整体估值高,那股市上涨的主要矛盾也就不会是整体估值低。同理,若业绩并非推动某个板块走强的核心因素,那个股业绩的突然下滑也不会是影响该板块炒作的主要因素。
尽管“千炒万炒,涨价必炒”这一逻辑在A股市场颇为流行,但并非每一次价格上涨都能带来投资的成功。在某些情况下,价格上涨可能是由于短期的供需失衡或者投机行为所导致,而非基于长期的基本面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追逐涨价可能会陷入高位接盘的风险。例如,某些概念股在短期内被炒作至高位,但随着市场理性的回归,其价格最终会回落至合理水平。
因此,在追求涨价带来的投资机会时,我们应注重基本面分析,选择那些具有良好业绩支撑的公司进行投资;同时,我们需要对市场有深刻地理解,能够识别出哪些行业的价格上涨是基于长期趋势,哪些是短期波动。
随着价值投资的兴起,价值投资者最喜欢的“业绩增长”这个故事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然而,哪些公司该重点关心业绩,什么时候该重点关心业绩,都很有学问。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会因一个季度的业绩波动而动摇持股信心,业绩只是他们借来炒作的理由而已。
另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心涨价带来的投资机会。比如,当我们注意到某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时,这可能是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变化、成本上升或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反映。此时,我们可以去股市中寻找相关的标的,进行持续观察和选择性地买入,以抓住更大的涨价机会。在股市中赚到“涨价必炒”逻辑下的钱。
综合来说,做投资还是要回到洪攻略思维的第一句话:抓主要矛盾。只有抓主要矛盾,才能提高判断成功率。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2987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