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领域和企业管理中,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多知名投资家和企业家都将其比作企业的“血液”。
然而,对于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理解,业余投资者常常存在一些误区。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并非仅仅是日常所指的现钞或存款,它涵盖了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需要剔除那些不能随时动用的存款,如保证金专项存款等。
现金等价物则是在资产负债表“短期投资”项目中符合特定条件的投资,比如从购入日至到期日在 3 个月或 3 个月以内、能转换为已知现金金额、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短期债券投资。企业现钞、存款、现金等价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只是现金形式的变化,并不产生现金流量。
例如,一家企业将部分现钞存入银行活期账户,这一行为并不会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为现金流入或流出。
误区二:混淆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的编制原则
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而利润表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我国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填列,分别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同时也采用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调整相关项目来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这种编制方式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盈利信息转化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净利润的质量和含金量。
以一家销售企业为例,即使销售出产品但款项尚未收回,在利润表中会体现为收入增加,但在现金流量表中,只有当款项实际收到时,才会记录为现金流入。
误区三:错误认为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概念相同
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类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工商企业,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税费等。
投资活动既包括企业对内的长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也包括对外的金融资产投资,而严格的投资概念通常只包括对外的金融资产投资。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股权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股权筹资、债权筹资及混合筹资,不仅包括筹钱进来,也包括还钱出去。
比如,一家制造企业购买新的生产设备属于投资活动,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则属于筹资活动。
正确理解现金流量表,走出这些常见的认识误区,对于投资者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至关重要,也能为价值投资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1717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