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化生存”:年入百万的一人企业,是未来的趋势,我的核心观点如下:
1、持续向内探求自己的天赋热爱和人生使命(认知层面,但至关重要)。
2、持续行动(构建能力)。
3、产品化,商业逻辑与销售变现(销售能力)。
这里的天赋热爱,并非指某件具体的事。比如有人天生好冒险,登珠峰是冒险,极地,新大陆也是探险,甚至创业也是探险。有人天性求稳,那如果非要让他做这些事情,就会非常难受。
天赋热爱是一种更抽象的东西,一种特质。
我们需要不断向内求,去发现。
我自己总结的: 宏观、战略,好奇心。
这是需要持续迭代,补充,不断探求,直到找到为止。
经过一轮迭代,咱们的策略超市很快要和大家见面了。
本地版本界面重构:
年化28.5,最大回撤23.5%,夏普比1.19,红利低波动+创成长ETF的趋势轮动策略(代码+数据)
发布代码,准备实盘:长期年化29.6%,可加入自己更喜欢的标的(代码+数据下载)
吾日三省吾身
有时候,职场里的一些事情,就像巴勒斯坦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锁死。
如何解?升维。
在更高的一个维度,笑看风云。
而不是,与尔等浪费时间心力。
相信:“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重要,不做应激性的反应”。
昨天一个前同事来访,她刚被服务了8年的“毕业”了。
看得出焦虑,眼前的工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2-3”年后又是同样的循环,而且随着岁数的增长,中年人在职场的机会本来就越来越少。这是一个老鼠赛跑的游戏。
我给她讲“财富自由践行社”的理念,财富公式她完全认可,但显然无感。
昨天我在践行社里讲的,先做“超级个体”非常重要,而后是”一人企业“。
当下普通人优雅到退休的必由之路。
最近最大的”被毕业“的事件,莫过于如日中天的openai(ChatGPT的公司)的CEO被董事会开除了。
坊间的段子:AI开始取代人类的工作,没想到第一个被取代的是它的CEO。
不过,经过一系列的宫斗,跌宕起伏,反转再反转。Altman加入的微软——微软市值瞬间涨了700亿美金。
Altman这样一个超级个体,包括他手下的那些科学家,选择就业只为理想,他们从不担心失业,只为自己的信念而工作,或者说创造。
公司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后工业化时代,基础设施越来越成熟,云,SAAS化,开源,生态,支付体系,让很多普通人都更加容易完成自己的商业闭环。
在经济动荡的当下,你准备成为越级个体了吗?
最近策略与文章:
想进入财富自由快车道,要找到自己”天生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去积累专长。
十年年化20%-29.6%的策略集:覆盖动量、风险平价,波动率(系统+策略集代码+数据)
稳健的绝对型收益策略:长期年化10.6%的风险平价策略(代码+数据)
十二年年化21.4%的大小盘(沪深300vs创业板ETF)轮动策略,简单而有效(代码+数据下载)
创业板单标的择时策略,年化20.6%,投资只要你有耐心,守纪律,年化20%+并不难。(代码+数据)
实盘SAAS化策略:长期年化29.6%,代码发布,请下载更新
我们有两个星球:
AI量化实验室,关注AI量化投资,开发&开源共享20%+的策略集,数据集。多因子,AI模型,量化框架等。
财富自由践行社:10%低风险投资组合+财富自由快车道的心法,践行手册,主要不聊投资,谈储蓄,复利,成长, 人生意义与幸福。
原创文章第389篇,专注“AI量化投资、个人成长、世界运行的逻辑与财富自由“。
在“财富自由践行社”,回复同学们的作业时,有一个很深的感受。
大家显然都认同“财富公式”,即“本金*收益率=被动收入>生活必须开支”即为自由。
但这样的自由,从大家的反馈中看出仍然非常没有安全感。
倒不是简单说,这就是”物欲“,多数同学并不会奢望私人飞机,常规境外游之类的。
但大家都不约而同提及一个点就是——房子。
咱们悠久历史形成的固有观念,无论你在哪个城市,你得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大家确实也没有要求有多大,多好的学区。但需要有。
可以理解。房子就算除去商品属性,也是很多人“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来源。
因此,除了我们人生计划之”ABCZ”,在建立了储蓄计划,退休计划,甚至是高配版本的FIREer计划之后,达到一个高阶版本的财务安全状态,此时的人生是比较有保障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了。
大家安全感缺失的普遍原因,是收入结构单一问题。工资再高,仍然没有安全感,尤其是互联网当下,大幅度裁员的行业背景。这是中产最大的隐忧,根源在于收入结构。
结果是,大家拼命内卷,已经不是为升职加薪了,就是为了保住饭碗。在盘子变小的时候,职场宫斗就上演了。什么价值观,真善美统统抛在脑后,各种人性的恶被激发出来。其实效果不好。
为何你不换个视角。争取优化一下个人的收入结构呢?
从超级个体到“一人公司”
以前的观念里,要么打工,要么创业,自由职业者(或者数学游民)就是自己打工(还是卖时间)。
好的划分标准是看你是否真正对结果负责,是否单纯出售时间。单纯出售时间的工作,难免走样,各种报表,KPI/OKR,为了证明自己的时间就值这个钱,而不是纯粹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你马斯克,乔布斯,或者其他的企业家,他们关心的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没有人关心你坐班多少时间,不必花心思粉饰报表,只为证明价值。
自由职业者进了一步,就是开始真正对结果负责,不需要为过程“表演“,但仍然只是出售时间,就是”批发“变”零食“,代码是零售售价不稳定,好不好卖未知。
好的模式是对结果负责,不卖时间卖产品或服务(时间可以重复卖,可以超越时空),比如王阳明的心学,他的一次时间付出,跨越数百年,我们依然在学习。
明星是典型的超级个体,通常超级个体也是以作品成名,被观众熟识,建立个人IP,参加综艺,有更多流量,然后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这样一个正循环。作品先行,在作品中建立个人品牌与人设。
普通人最佳路线是对外输出内容,公开表达。
公众号,短视频,只要有内容,符合人设,有干货即可。
然后内容可以产品化,通过媒体流量的杠杆。
“一人企业”核心是需要一个”独一无二“的核心技能,然后把它产品化
一人公司,介于打工和创业之间的组织形态,是可以最大化发挥每个普通人价值的工作方式。
创业其实是组织资源完成一个挑战。从资本、人力,战略,组织,管理。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事情。有些人基因里就流淌着这种能力,这种擅长;有些人是几代人积累的结果,有资源的支持。多数普通人,不要轻易尝试。
更多的一种路径,是”一人公司“自然长大的结果,比如樊登的帆书,罗振宇的”得到“。罗振宇早年提出的”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就是超级个体与一人公司的概念。只是得到后来长成了一家企业。
超级个体的能力,像U盘一样,可以与各种电脑适配,却不需要附属于哪一个系统。它的抗风险能力就相对于,这里的”自带信息“,就是你独立于平台之外的能力积累。
而在网络经济时代,通过媒体的杠杆,这种专业能力可以放大,成为商业模式。
真正的人生使命,深刻了解自己的潜力优势和天赋热爱,并且懂商业逻辑,拥有足够强大的心力和内驱力去持续行动,把热爱的事情落地去产生商业价值,最终实现一个从使命愿景到商业变现的闭环。
你应该怎么做?
1、持续向内探求自己的天赋热爱和人生使命。
2、持续行动(构建能力)。
3、商业逻辑与销售变现(销售能力)。
找到你的天赋热爱和人生使命,通过构建和销售实现闭环。
总结:
FIREer运动的极简生活,只能保障安全感的下限,不能很好的体验人生。
普通人应该学会积累独立于平台的能力,成为”超级个体“,借助网络经济的杠杆,学会自己对结果负责,出售产品而非时间,搭建属于你自己的”一人公司“,能否长成真正的公司,看机遇不强求。
最近策略与文章:
想进入财富自由快车道,要找到自己”天生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去积累专长。
十年年化20%-29.6%的策略集:覆盖动量、风险平价,波动率(系统+策略集代码+数据)
稳健的绝对型收益策略:长期年化10.6%的风险平价策略(代码+数据)
十二年年化21.4%的大小盘(沪深300vs创业板ETF)轮动策略,简单而有效(代码+数据下载)
创业板单标的择时策略,年化20.6%,投资只要你有耐心,守纪律,年化20%+并不难。(代码+数据)
实盘SAAS化策略:长期年化29.6%,代码发布,请下载更新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0366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