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是不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实证给你看(代码+数据)(AI量化课程第一章更新完成)

有一个高效的回测系统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随时做实验”。

用理工科的思维看看待投资,破除心中那些其实不完全正确的主观交易的执念。

在尝试了很多数据之后你会发现。

择时非常难,你是和随机性做斗争,往回看是“上帝视角”,历史未必能重演。

现在很多私募做指增就是这个逻辑,放弃择时,做smart beta,这个相对容易,规模还大,因为考核标准是相对收益,这个相对绝对收益容易不少。

而且符合逻辑,指数不好,也就是市场不好,你要求基金经理要正收益,这个有点强人所难。可以跌的少,涨得多,已经是不错的表现了。

指增的本质是选股,选择评分高的股票定期轮动。

和咱们的轮动逻辑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个股里的alpha比ETF会多,也“显得”更有技术含量罢了。

做一个大类资产的实验:

symbols = [

    #’159928.SZ’, # 消费ETF

    ‘510050.SH’,# 上证50ETF

    #’512010.SH’,# 医药ETF

‘513100.SH’,# 纳指ETF

‘518880.SH’,# 黄金ETF

#’511220.SH’,# 城投债ETF

#’511010.SH’,# 国债ETF

‘161716.SZ’,# 招商双债ETF

]

图片

图片

几个有意思的结论:

1、长期看10%,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就好了,普通人真不必要折腾。

2、要跑盈这个benchmark真的很不容易。

短期很容易,有时候你纯粹运气好就可以了,但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无限游戏。

加入更多的标的,更多的比较手法:

图片

图片

AI量化系列教程:导论部分基本更新完了,新同学可以学习了。

图片

吾日三省吾身

一些小事,但有所悟。

人生有些事情,着实是不可逆的。

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年轻时候觉得无所谓,什么房子,家庭,婚姻,远着呢。

可事实是,人生其实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一晃年过不惑。

但错过就永远错过了。

有些时候,你开通一个服务容易,但要注销就各种难。

尽管现在市场越来越规范,但各种以安全的名义,限制各种操作自由的事情,仍然会发生。

开通了一个服务,无法注销之类的。

尽管没什么影响,但越是这样,越发引起人们的不安全感。

所以啊。

有些时候,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去尝试。

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

最重要的当然是健康,有身体有一切。身体消耗过度它未必就可逆。

做一点小而美的事情,安心。

不必去折腾一些复杂,看起来高大上,也许有大机会的东西。

没准天降神坑。

有些小而美的事情,有人做成了事业,做成了工作室,比如卢克文;有人做成了平台型的公司,比如罗振宇的得到,樊登读书的帆书。

相同的是,他们都是读书人。

读书和知识,确实是这个时代很有价值的东西。

有长期价值,有复利,做感兴趣的事情,然后还能轻松把钱赚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0339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9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9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